经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七十次会议决定,将检例第33-38号作为第九批指导性案例发布,旨在向社会进行以案释法,进一步加大对计算机网络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力度。
——《最高检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惩治网络犯罪,维护信息安全》
优炫软件将每周发布一则第九批指导性案例的案例分析,和大家一起学习法律知识。本周将为大家讲解检例第37号《张四毛网络域名盗窃案》。
张四毛网络域名盗窃案
(检例第37号)
【关键词】
盗窃 网络域名 财产属性 域名价值
【基本案情】
被告人张四毛,男,1989年7月生,无业。
2009年5月,被害人陈某在大连市西岗区登录网络域名注册网站,以人民币11.85万元竞拍取得“www.8.cc”域名,并交由域名维护公司维护。
被告人张四毛预谋窃取陈某拥有的域名“www.8.cc”,其先利用技术手段破解该域名所绑定的邮箱密码,后将该网络域名转移绑定到自己的邮箱上。
2010年8月6日,张四毛将该域名从原有的维护公司转移到自己在另一网络公司申请的ID上。
于2011年3月16日将该网络域名再次转移到张四毛冒用“龙嫦”身份申请的ID上,并更换绑定邮箱。
2011年6月,张四毛在网上域名交易平台将网络域名“www.8.cc”以人民币12.5万元出售给李某。
2015年9月29日,张四毛被公安机关抓获。
【诉讼过程和结果】
本案由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检察院于2016年3月22日以被告人张四毛犯盗窃罪向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2016年5月5日,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认定被告人张四毛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零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一审宣判后,当事人未上诉,判决已生效。
【要旨】
网络域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财产属性,盗窃网络域名可以认定为盗窃行为。
【指导意义】
网络域名是网络用户进入门户网站的一种便捷途径,是吸引网络用户进入其网站的窗口。
网络域名注册人注册了某域名后,该域名将不能再被其他人申请注册并使用,因此网络域名具有专属性和唯一性。
网络域名属稀缺资源,其所有人可以对域名行使出售、变更、注销、抛弃等处分权利。网络域名具有市场交换价值,所有人可以以货币形式进行交易。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的网络域名,其注册人利益受法律承认和保护。
本案中,行为人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变更网络域名绑定邮箱及注册ID,实现了对域名的非法占有,并使原所有人丧失了对网络域名的合法占有和控制,其目的是为了非法获取网络域名的财产价值,其行为给网络域名的所有人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该行为符合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财产利益的盗窃罪本质属性,应以盗窃罪论处。对于网络域名的价值,当前可综合考虑网络域名的购入价、销赃价、域名升值潜力、市场热度等综合认定。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
第二十八条 域名注册申请者应当提交真实、准确、完整的域名注册信息,并与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签订用户注册协议。
域名注册完成后,域名注册申请者即成为其注册域名的持有者。
第二十九条 域名持有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互联网络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
因持有或使用域名而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责任,由域名持有者承担。
第三十条 注册域名应当按期缴纳域名运行费用。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具体的域名运行费用收费办法,并报信息产业部备案。
内容来源:检察日报
优炫软件提醒,网络运营者应定期对门户网站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漏洞和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及时修补漏洞,并加强管理密码等敏感信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或财产失窃等情况发生;必要时可寻求信息安全专业人士提供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和措施,再进行安全加固,以确保信息安全。
优炫软件作为数据安全领军企业,自主研发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边界防护、云安全、运维安全、业务安全六大核心数据保护产品,并为各行业用户提供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