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信息等技术加速向产业渗透,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线上线下快速融合,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与各领域、各行业迅速融合。
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
一个国家互联网发展规模与水平如何,要看网民规模、宽带网民数、国家顶级域名注册数。这三项数据,中国名列世界第一都已超过10年。而网络购物、智能手机出货量和移动支付笔数,这些新世界第一则勾勒出互联网正在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的34.8%。
从鼠标到触摸屏,这场指尖上的巨变不仅停留在数字上。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世界同步;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世界级企业引领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柔性生产、按需定制、精准营销……以技术、应用和模式融合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不断推进供给侧改革;从“追随者”到“引领者”,“中国快车”出海造船,不断将方案与经验反哺海外。
“互联网+”创造新场景
成熟发达的消费互联网,已经成为“数字中国”一张亮眼的名片。2003年5月淘宝网上线,那一年全国网络购物交易额仅有7.9亿元,但随后中国消费互联网“一飞冲天”。2018年“双11”,全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3000亿元。
消费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见证着中国消费者消费升级的巨大能量,也让上游制造业企业能够真正掌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数据,反向定制、柔性生产……制造业企业因需而变。消费互联网向线上线下融合的不断延伸,创造出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数据显示,2018年美团点评共带动就业机会1960万个,其中光外卖骑手的就业机会就有270万个,线上服务产品交易型就业机会1277万个。
扫码点菜、刷脸进站、在线挂号、手机值机……轻点鼠标,手指滑动,互联网新产品新业态竞相涌现,从方方面面增添着生活的便利和美好。
产业互联网释放新能量
互联网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转型升级之路上,“数字中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推动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培育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新民生服务的强大动力。
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不断加速融合,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重塑,不仅带来了网约车、外卖、共享单车等“新面孔”,也在向一二产业延伸,催生出一系列符合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方向的新模式和新业态。据预测,到2020年工业互联网占整体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22.5%,未来15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11.3万亿元。
放眼未来,技术手段持续进步,互联网经济仍有巨大发展空间。未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牵引下,中国将以更前沿的技术创新、更丰富的产业应用、更开放的姿态,努力迈向网络强国,开拓更加广阔的经济发展空间。